对话: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学培训?
发布日期:2015-07-22浏览:2985
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
自习主席上任以来,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及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之而来,全国各地也悄然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从遍布各地的幼儿读经班、孔子学院、汉服成人礼、再到两岸三地高规格祭孔,民国课本热销,“汉字听写大会”,中国人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自发的传统文化补习。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室内的,也有课外的,有夏令营,也有各种雅集,茶会,读书会。说到学习对象,更多的是以个人的身份,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但还有一种形式,是将国学课堂直接开进企业内部,让同一个企业内更多的人能同时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原以为学习传统文化只是个人的事,一个企业更需要的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生产销售方面的培训,企业有必要学习国学吗?这么多人同时学习效果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对企业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培训效果如何评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学教育专家、上海九州书院副院长、国际哲商联合会会长、企业国学服务体系创始人耀华先生,请他谈一谈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学国学?
记者:企业为什么要学国学?
耀华先生: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为什么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企业要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通俗的讲做大做强做久,无非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硬件,比方说机器,厂房,技术储备,创新科技,专利,生产水平,设计能力等。第二个方面是软件,比方说制度设计,人才开发,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第一个方面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是管理者因素,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包括管理层的领导力,战略思维,识人用人能力,价值取向,领导者魅力和个人修养等,第三个方面决定了第二个方面,例如最高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文化及制度建设,影响着人才的运用和战斗力。这第三个方面的来源,除了一部分由先天个人天赋及成长有关,和他们所处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后天学习和悟性有关系。
基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性以及对于领导者个人魅力和修养的重点强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核心来源,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来源。中国文化讲遵道而行,藏器于胸,方向对了,技术才起作用。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标签,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能够长久,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的以人为本,自强不息,注重仁义,和谐共存,以信为先。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义相交,天长地久,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不能否认他的经济性,但若是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的支撑,企业一有风吹草动,或者竞争对手稍微一用力,企业就振荡不止。我们从阿里巴巴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了,当年二十几位伙伴凝成一股绳,大家一起干,其力断金,不管公司风雨变化,不离不弃,而后面高薪聘请的空降兵,500强高管,时间或长或短,则一个个离他而去,当年的前台竟然成长为现在的集团副总。
作为管理者而言,其自身的境界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只有提高管理者的视野、修为,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才能提升领导力,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作为普通员工而言,其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树立其基本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健全其人格,充实其生活。其二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成长、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建立和谐企业。其三:通过以国学精华思想为纲领的心智教化,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其四:促进员工在获得财富的同时,更获得了生命的成长,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人才流失,提高企业效率。
记者:一个企业如何能通过国学学习来获得改变和新生?
耀华先生:培养具有人文管理精神的中高层管理者,打造上下一心,和谐无碍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做大做长做久,可以从明道,取势,优术,合众四个方面,推动企业整体的变化。
一种企业文化的改变是由管理者开始,由上而下的思维与行为的改变,基本上可以分为七个步骤:思维导入-心智转变-行为调整-环境影响力-行为扩散-行为固化-魅力塑造。
思维导入是通过学习、体验和感悟引入新的思维观念和认知。
心智转变是通过思维的观念与导入重塑思维方式及价值体系。
行业调整是从思维和心智的转变引导行业与沟通的逐步调整。
环境影响力是通过人员的转变形成正向的区域环境。
行业扩散则是通过环境的互动性影响利益相关者。
行为固化则是通过稳定的环境形成大势,个体得益于这种行为改变强化行为的持久性。
魅力塑造则是达到新的思维高度和人文层面,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并且惠及个人、工作、生活、家庭和企业。
记者:企业内不同层级如何区别学习?
耀华先生:不同层级所承担的责任,所从事的事务区别较大,因此其学习方式和内容也有较大区别。
对于中高层管理而言,着重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及视野,分析决策能力,管理者的指挥艺术及运筹能力与感召力,管理者的用人识人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及人格魅力,提升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利他性,职业操守及忠诚度,提升管理者角色定位与职业态度塑造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度。
对于中基层而言,则着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员工的正能量和善知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做人处世的能力,提升员工的自我学习力,员工之间的和谐度和友爱精神,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员工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降低员工浮躁心态。
而利益相关者参与学习传统文化,则是提升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度和支持力,与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增效的企业生态圈,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对中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
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除了学习目的有所不同,学习内容,学习课题和方式也有所差别,根据各自特点,分别综合采用渐进式课程,启发性讲座,公开课,文化体验,文化游学,书籍推荐与读书会,兴趣小组,雅集,诵读,辩论会,实践应用篇-日行日省,员工活动,制度修正,主题论坛,增值服务及客户回馈活动等。
具体项目方案如何实施?
这个项目实施内容比较复杂,但流程基本上是这样,企业和书院分别成立项目小组,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包括企业文化分析,高管访谈及人员素质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以此设计出系统化的国学学习体系。接下来就是专家设计出近期实施的内容,包括相关的课程,服务等,针对不同层次分别开始实施,实施完以后进行效果评定和修正。
传统文化培养的是人文精神,但企业花钱内训是想看到实际效果的,那培训效果如何评估?
企业培训当然要看效果,不过传统文化的培训其评估周期要长一些,不可能通过一次课程就能有多大的改变,至少需要以年为单位,评估标准也得分层分级,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是有差异的,综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获得相应结果。
一些企业也曾经引进过一些国学内训的课程,整体的服务体系是否会比单一的国学课程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单一的课程培训效果较差,因为企业和社会及人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就从某一方面入手,或采用一种形式,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情况。人的行为改变,特别是一个群体行为的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用系统化的思路,才能效果明显,只要企业导入一年以后,就会有较大改变,3年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而单一课程收效甚微,花了钱,未必起到期望的效果。
咱们九州书院相较于其他国学机构在企业内训上有哪些优势?
正如前面近述,对于企业,书院采用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以系统化的方式导入国学体系,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国内类似的体系应该说还是没有的。书院注重长远效果,不会为了追求短期效果而急功近利,这个需要体系的支撑,更需要机构有思辨之精神,循序渐近,企业培训也要有这种思路才能有效果。
——2014年4月1日习近平在比利时欧洲学院谈中华文明
自习主席上任以来,已经不止一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及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随之而来,全国各地也悄然兴起了一股国学热,从遍布各地的幼儿读经班、孔子学院、汉服成人礼、再到两岸三地高规格祭孔,民国课本热销,“汉字听写大会”,中国人似乎正在进行着一场自发的传统文化补习。培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教室内的,也有课外的,有夏令营,也有各种雅集,茶会,读书会。说到学习对象,更多的是以个人的身份,依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但还有一种形式,是将国学课堂直接开进企业内部,让同一个企业内更多的人能同时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原以为学习传统文化只是个人的事,一个企业更需要的是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生产销售方面的培训,企业有必要学习国学吗?这么多人同时学习效果如何?学习传统文化对企业对个人有什么好处?培训效果如何评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学教育专家、上海九州书院副院长、国际哲商联合会会长、企业国学服务体系创始人耀华先生,请他谈一谈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学国学?
记者:企业为什么要学国学?
耀华先生: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很多人认为,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为什么要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一个企业要有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通俗的讲做大做强做久,无非有几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硬件,比方说机器,厂房,技术储备,创新科技,专利,生产水平,设计能力等。第二个方面是软件,比方说制度设计,人才开发,企业文化,学习型组织等,第一个方面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第二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是管理者因素,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包括管理层的领导力,战略思维,识人用人能力,价值取向,领导者魅力和个人修养等,第三个方面决定了第二个方面,例如最高管理者的价值观影响着企业文化及制度建设,影响着人才的运用和战斗力。这第三个方面的来源,除了一部分由先天个人天赋及成长有关,和他们所处环境有关,更重要的是和后天学习和悟性有关系。
基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世性以及对于领导者个人魅力和修养的重点强调,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管理者领导力提升的核心来源,也是企业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来源。中国文化讲遵道而行,藏器于胸,方向对了,技术才起作用。企业文化是人的文化,是一个群体的共同标签,什么样的共同价值观能够长久,那就是中国传统文化讲的以人为本,自强不息,注重仁义,和谐共存,以信为先。正所谓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义相交,天长地久,企业作为一个经济组织,不能否认他的经济性,但若是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共同价值观的支撑,企业一有风吹草动,或者竞争对手稍微一用力,企业就振荡不止。我们从阿里巴巴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了,当年二十几位伙伴凝成一股绳,大家一起干,其力断金,不管公司风雨变化,不离不弃,而后面高薪聘请的空降兵,500强高管,时间或长或短,则一个个离他而去,当年的前台竟然成长为现在的集团副总。
作为管理者而言,其自身的境界决定了企业发展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只有提高管理者的视野、修为,思维模式和人文底蕴,才能提升领导力,促进企业长久发展。
作为普通员工而言,其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树立其基本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健全其人格,充实其生活。其二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个人的成长、改善人际关系、促进建立和谐企业。其三:通过以国学精华思想为纲领的心智教化,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其四:促进员工在获得财富的同时,更获得了生命的成长,从而增强了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人才流失,提高企业效率。
记者:一个企业如何能通过国学学习来获得改变和新生?
耀华先生:培养具有人文管理精神的中高层管理者,打造上下一心,和谐无碍的企业文化,帮助企业做大做长做久,可以从明道,取势,优术,合众四个方面,推动企业整体的变化。
一种企业文化的改变是由管理者开始,由上而下的思维与行为的改变,基本上可以分为七个步骤:思维导入-心智转变-行为调整-环境影响力-行为扩散-行为固化-魅力塑造。
思维导入是通过学习、体验和感悟引入新的思维观念和认知。
心智转变是通过思维的观念与导入重塑思维方式及价值体系。
行业调整是从思维和心智的转变引导行业与沟通的逐步调整。
环境影响力是通过人员的转变形成正向的区域环境。
行业扩散则是通过环境的互动性影响利益相关者。
行为固化则是通过稳定的环境形成大势,个体得益于这种行为改变强化行为的持久性。
魅力塑造则是达到新的思维高度和人文层面,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和综合素质并且惠及个人、工作、生活、家庭和企业。
记者:企业内不同层级如何区别学习?
耀华先生:不同层级所承担的责任,所从事的事务区别较大,因此其学习方式和内容也有较大区别。
对于中高层管理而言,着重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管理者的战略思维及视野,分析决策能力,管理者的指挥艺术及运筹能力与感召力,管理者的用人识人能力,管理者的管理艺术及人格魅力,提升管理者的价值取向,利他性,职业操守及忠诚度,提升管理者角色定位与职业态度塑造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度。
对于中基层而言,则着重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员工的正能量和善知识,提升员工的职业素养,做人处世的能力,提升员工的自我学习力,员工之间的和谐度和友爱精神,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和向心力,员工的个人修养和人文素质,员工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降低员工浮躁心态。
而利益相关者参与学习传统文化,则是提升利益相关者的理解度和支持力,与利益相关者构建良好的增效的企业生态圈,提升企业的美誉度。
对中高层领导和普通员工会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内容?
中高层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除了学习目的有所不同,学习内容,学习课题和方式也有所差别,根据各自特点,分别综合采用渐进式课程,启发性讲座,公开课,文化体验,文化游学,书籍推荐与读书会,兴趣小组,雅集,诵读,辩论会,实践应用篇-日行日省,员工活动,制度修正,主题论坛,增值服务及客户回馈活动等。
具体项目方案如何实施?
这个项目实施内容比较复杂,但流程基本上是这样,企业和书院分别成立项目小组,根据企业的特点进行需求分析和方案设计,包括企业文化分析,高管访谈及人员素质分析,形成调查报告,以此设计出系统化的国学学习体系。接下来就是专家设计出近期实施的内容,包括相关的课程,服务等,针对不同层次分别开始实施,实施完以后进行效果评定和修正。
传统文化培养的是人文精神,但企业花钱内训是想看到实际效果的,那培训效果如何评估?
企业培训当然要看效果,不过传统文化的培训其评估周期要长一些,不可能通过一次课程就能有多大的改变,至少需要以年为单位,评估标准也得分层分级,不同层次的评估指标是有差异的,综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获得相应结果。
一些企业也曾经引进过一些国学内训的课程,整体的服务体系是否会比单一的国学课程更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单一的课程培训效果较差,因为企业和社会及人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就从某一方面入手,或采用一种形式,难免陷入盲人摸象的情况。人的行为改变,特别是一个群体行为的改变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用系统化的思路,才能效果明显,只要企业导入一年以后,就会有较大改变,3年会有非常大的变化。而单一课程收效甚微,花了钱,未必起到期望的效果。
咱们九州书院相较于其他国学机构在企业内训上有哪些优势?
正如前面近述,对于企业,书院采用的是整体解决方案,以系统化的方式导入国学体系,效果非常明显,目前国内类似的体系应该说还是没有的。书院注重长远效果,不会为了追求短期效果而急功近利,这个需要体系的支撑,更需要机构有思辨之精神,循序渐近,企业培训也要有这种思路才能有效果。